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什么是自体心理学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10/8/18 阅读:2466

什么是自体心理学
 
 1、什么是自体心理学?

  1970年代初,海因茨.科胡特发表其现已闻名于世的专题论文,《自体的分析》(1971),首次提出"自体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最先于20世纪早期向科学界引入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自出现后,迅速成长为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

  科胡特接受的训练属于美国自我心理学理论,他赢得了坚定保守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师之声誉,于1964年成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

  但最终促使他质疑精神分析理论(他曾以此做为科学依据)并借以获得声誉的,并非他的治疗策略,而是他的正直、以及他对许多患者的治疗僵局及过早终止治疗的深切关注。

  当一位同事问他为什么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时,他坦然承认,他"越来越感到我(向患者)做出的解释很勉强,而患者的、有关我不理解他们之抱怨...是有理由的"(Kohut,1974,pp.888-889)。

  在揭示他的自体理论时,科胡特撇开自己的经典理论,转而从患者身上寻找线索。特别是25岁左右的F小姐的个案,她坚持要求科胡特完全听懂她的每个言词。

  这使得科胡特(1968,1971)把共情当成"贴近体验"式观察,这种临床姿态令他获得了重大发现。

  例如,每当科胡特偏离F小姐的体验--即使他做出的治疗干预略微相异于F小姐独自获得的体验,她也会被激怒,因为科胡特是在破坏她的成就、"毁坏"她的分析。

  借助于放弃自己的临床假定--即此假定:她的愤怒表达出她对分析的阻抗、他认为此愤怒妨碍他领悟F小姐的完整体验--科胡特学会了只从她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和理解事物。

  此观察模式,被他称为"贴近体验(experience-near)"。

  因而在那些瞬间--当他捕捉到她的被误解之感受、并做出一个响应--此响应或多或少反映了她的思维及感受之时,他观察到她的早先幸福感迅速得到恢复。

  科胡特终于做出假设:分析师和被分析者之间的共情性关联的这种"中断-修复"序列,必然存在于每个有效的治疗中;同时他还提出,如果这些共情中断被保持在某个"最佳"(而非"心理创伤性")水平,则它们是无害的、而且实际上是心理建构的形成和分析治疗中的基本成分。(董建中)

  这些基于贴近体验式共情的最初观察,使得科胡特领悟到F小姐对"承认"的需要,他把这种需要看作是一种"发展性抑制",它是源于童年期的共情失当,后来他推测它属于"镜映自体客体移情"。

  从而,科胡特眼中的共情,就是这种贴近体验式观察模式。

  2.共情:抽象与操作

  科胡特述及的术语及概念中,最被支持者和反对者误解的,或许就是"共情"。

  有些人感到他是倡导把"共情"用作某种"心理治疗误用"--某种"亲切"、"体贴"的治疗方式,"借助爱来治疗患者",这使他极为愤怒、频频反驳,他在临终前几天的演说,主旨就是全面澄清此术语。

  在实质上,他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谈及共情:抽象及操作。

  抽象共情--他借助共情的抽象定义,来表达共情对精神分析科学的界定作用。

  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被界定为:一个研究对象、以及一种方法--以此方法来收集该科学的材料。

  例如,物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辨别世界--可经由感觉及感觉增强工具,来感知此世界。

  另一方面,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在生活(人类体验之材料),而分析师进行观察的方法是自我内观、以及针对别人的各种内观或共情。

  这种方法使得弗洛伊德能够发现移情、反移情、防御、以及阻抗。

  弗洛伊德在脱离共情性的材料收集模式后,引入属于其它科学的建构和假定。

  一个例子是"内驱力"建构,它被假定为是心理和躯体之间的边界地带。因而"内驱力"理论精神分析不应再被看作纯粹心理学,而应被看作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混合物,即一种"心理-生物学",或"生物-心理学"。

  操作性共情--科胡特的共情的操作性定义,是相关于临床的共情定义,它是指这种能力:"使自己'思维入'和'感受入'别人的内在生活"。

  "共情"源于德语词汇"同感(Einfuhlung)",现在它意味着"感受入"或"摸索"进别人的体验。

  在科胡特看来,共情不过是此物:它使得一个人能够知晓别人的体验、但又不会失去自己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共情是贴近体验式观察,不过如此。

  3.对共情的曲解

  前面已指出,科胡特失望于对共情的种种曲解,他想让当代及未来的人们不仅知道他使用此词时的所指、而且知道此词不指代什么。

  例如"共情性沉浸",科胡特不是用它描述一个人的猜测、直觉、或如魔法般地感知--即,它不是某种"外感觉"感知。

  它也不是人在类似情境中的那种感受。

  例如,如果患者谈到父/母去世,而分析师自己刚刚经历了母亲突然去世之痛,则他不可以认为自己的丧亲体验类同于患者的相应体验。

  共情也不同于"认同"或"化身为"他人,这会导致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的强烈感受所"淹没"或压倒。

  反倒是,在临床场合中,共情性沉浸是缓慢"蹒跚"的"试误式""漫长"过程,借助于它,自体心理学家"品尝"已被减弱的患者体验的"味道",同时仍保持自身的客观性。

  最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它在自体心理学文献中越来越经常地出现--是把"共情"等同于某种活动。

  在这方面科胡特坚定不移:不能把"共情"等同于一个"做为"、"行为"、或个人互动特质--如得到广泛确认的爱、怜悯、或其它强烈情绪。

  然而科胡特也懂得,只有当共情导致响应或活动(非响应性或非活动性)--它们是直接源于人的贴近体验式观察,此共情才会关联于人类互动。

  科胡特关联起共情和活动,并强调它们的差异,他声称"内观和共情都是相应活动的泄密者"。在此他是说,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踏入另一个人的情境中、经由那个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他才能够形成本真、精确、适宜的响应。

  在临床场合中使用共情,主要是为了理解和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

  4.自体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借助他的贴近体验式共情性观察模式,科胡特追踪"自体"的发展--但不是做为一个"概念"或心理表征(如客体关系理论那样),而是做为一个囊括整个心理结构的"主导"性建构,即具有时空连续性的内在体验。

  他观察到,个别患者如前述的F小姐,被说成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后来又被称为"自体障碍"--他们表现出明确的综合症。

  这些患者的特征包括极不稳定的心境,以及极为敏感于失败、失望、冷落,对这些患者的最终诊断,主要不是依据这些症状、而是依据出现在治疗中的某些未解决需要,他称之为"自体客体移情"。

  5.自体客体

  科胡特用"自体客体"术语,来表达对另一人的体验--更精确地说,是对另一人所提供的、非个人机能的体验--体验为"自体"的一部分。

  因而,自体客体移情就是患者把分析师体验为(自身)"自体"的扩展或延续,即:体验为对某些重要机能的实现,这些机能在年幼时未得到充分开发、未被足够地转化为可靠的自体建构。

  他终于发现,在共情性的治疗环境中,未获满足的、对承认、理想化、以及双生的早年需要,以镜映、理想化、及双生自体客体移情的形式,再度出现。

  6.嬗变内化

  "嬗变内化"是这样一种"成长-生成"过程:经由它,患者能够内化自身所需的自体客体机能、以获得缺失的自体建构。

  科胡特认识到,该过程分两步进行。

  首先,在自体和其"自体客体"之间,必须存在一个基本的共情性谐调。

  在治疗场合中,自体和其"自体客体"之间的该谐调,或纽带,就是显露出来的自体客体移情。

  其次,该共情性纽带必须出现受控的、非心理创伤性的轻微失效。

  科胡特称这些失效为"最适宜挫折"、视它们为必然的,这并非是因为它们源于分析师的治疗性技术操纵,而是因为分析师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患者的需要、而非满足这些需要。

  当然,也有人把"最适宜挫折"解释为技术处方,科胡特对此的说法是,"永远不需要人为制造心理创伤。你只是尽力提供帮助--但这本身就很具心理创伤性,因为你无法满足真正的需要"。

  7.治疗

  这是个共情性的理解和解释过程--相应于传统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它经由一个科胡特所描述的三步变化,使得治疗取得进展、自体获得所缺失的建构。

  第一步,是分析当新版本的自体客体移情出现时,所遇到的防御和阻抗。

  第二步,是展开各种自体客体移情、并修通它们。

  第三步,是在更成熟的成人层次上,在自体和自体客体之间建立一种共情性的谐调。

  也就是说,自体心理学不把成熟自体视为实现"分离-个体化"之理想状态,这是某些客体关系理论所提出的,自体心理学主张:即使成熟自体也继续需要镜映、理想化、及双生自体客体体验。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