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一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10/8/18 阅读:2477

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一

  1 精神分析理论概说

  1.1 精神分析概说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是一门学科,关切潜意识(unconscious)在主体心灵生活里的角色。精神分析主要是在分析情境中情感转移(transference)的脉络里,以诠释受分析者的自由联想为基础。弗洛依德引介“精神分析”这个词,类比为实验室中化学分析的过程。分析师就像个化学家,将病人的徵状析解为其组成部份。

  病人的徵状…有复杂的组成…我们回溯到造成徵状的本能冲动…这些呈现在他的徵状里,而且迄今丝毫未觉-就像化学家从盐中析解出基本物质,即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原本和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因而难以分辨。

  精神分析纳入一切潜意识的产物,像是梦和口误。根据弗洛依德的说法,潜意识的一切形构特征,都是一组简单的机制(凝缩、置换、戏剧化和二度修改)。因此,其结果不局限于所谓的“神经官能症病患”,也构成了“正常”的主体。由于这些机制可以依循主要的语言学术语来简化,即隐喻(metaphor)和换喻(metonymy),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跟随语言学家罗曼.贾克慎(Roman Jakobson)之后,认为潜意识的结构犹如语言。

  很难为精神分析的准确起源定出日期,因为其创建者西格蒙.弗洛依德很喜欢找寻无数的先驱,从他十九世纪的同时代人算起,如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ser)和弗列德瑞克.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一直到古人柏拉图。不过,精神分析的大部分历史源自弗洛依德早期与维也纳医师约瑟夫.布鲁(Josef Breuer)合着的作品。弗洛依德与布鲁的关系是因贝莎.帕朋罕(Bertha Pappenheim)(以化名“Anna O”着称)的病例促成。该病例与其他案例的精神分析探究结果,于1895年出版为《歇斯底里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歇斯底里的定义是病人所压抑的心灵创伤的产物。治疗方式是让病人回忆这个创伤,以便抽取出附着于该起因事件的贯注(cathexis)。弗洛依德和布鲁之间的关系维持不久,因为他们对性欲特质(sexuality)在歇斯底里病因中的角色意见不同。

  弗洛依德和布鲁不同,他相信创伤的性质强烈地偏向性欲。虽然精神分析随后的历史里,有好几次尝试修订歇斯底里的定义,至少在拉冈派的精神分析诠释里,歇斯底里还是弗洛依德领域的核心疑旨。不过,在美国的精神医学和精神分析圈里,歇斯底里这个字眼比较少用,而区分为许多种女人特有的精神失常。虽然弗洛依德坚持神经官能症的性欲病因,导致了“泛性主义”的批判,我们却不能忽视爱欲(Eros)与死亡(Thanatos)之间的辩证。事情真相很可能是精神分析的真正丑闻不是性欲,而是死亡,但是在群众的感受里,性欲的作用则像只特洛依木马。对拉冈而言,分析的终点应该标志了“死亡之死”。主体必须与象征性阉割的结构必然性达成协议;事实是主体若要逃离精神病的陷阱,就要付出代价,让象征体系剥夺主体丰富的历史可能性。

  由于精神病患会抗拒情感转移,因此是否能藉由分析方法而“触及”他们,在精神分析运动里引发了相当多的争论。因此,精神分析主要是关切神经官能症,而非精神病,但有零星的企图要发展关于精神病的理论。受到精神分析影响的法国理论家,像是德勒兹(Gilles Deleuze)与瓜塔里(Felix Guattari)的作品是在这方面最具野心的尝试。对精神分析模型的异议,一般是围绕着伊底帕斯情结及婴儿性欲在主体构成里的角色而来。精神分析倾向于过度强调伊底帕斯时期,而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is)则格外地不予重视。应该有可能以“伊底帕斯”这个字眼在精神分析里的命运变化为核心,来写出整个精神分析史。

  □出处:Edgar, Andrew and Peter Sedgwick (eds.) (1999) Key Concepts in Cultural Theory. London: Routledge. pp. 317-319.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由西格蒙.弗洛依德(1836-1939)创立,是对于精神过程的研究,以及对于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处遇。具体而论,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建立了以性欲特质解释精神过程的基础。1920年代,弗洛依德引介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著名区分。这个模型指出未受限制的本能驱力(本我)与社会的限制性习俗(超我),可以在自我或社会个人的层次上达致协调。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治疗感知到的精神不适,并因此使病人“正常化”,这种意涵在美国特别由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所接纳。激进的法国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冈(1901-1981)则拒斥了这种取向,认为弗洛依德的主要发现是潜意识,而这显示了主体的分裂已无可挽回。这项强调伴随着拉冈对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型的挪用,让精神分析与后结构主义思想中的其他趋势站在同一阵线,反对统一、连贯之主体的人本主义预设。

  拉冈对弗洛依德的符号学阅读,也确定了精神分析本身的修辞与叙事性质。这不仅展现在描述精神分析实务为“谈话治疗”上(病人(受分析者)告诉分析师他们的故事,而分析师诠释与塑造这些故事,有如文本一般)(Bowie, 1987; Brooks, 1994),也显现在文学的根源,以及重要概念的比喻建构上。这其中又有许多反过来广泛影响了文学与文化评论,跨越人文学科(Wright, 1984; Donald [ed.], 1991)。除了潜意识的理论和被压抑物的一般观念外,最有影响的观念可能是伊底帕斯情结、不可思议(uncanny)、情感转移、Nachtr.glichkeit(以上主要源自弗洛依德);镜像阶段,以及想像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以上主要源自拉冈)。这些主要运用于主体性、性欲特质和性别差异的讨论里,但也与特殊类型或模式有关:例如哥德式或幻想小说,或是自传和历史小说里记忆的运用。精神分析的取向经常在这些阅读里与女性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策略结合,但这些引用也经常充满了有关主要前提的争论和修正,尤其是涉及伊底帕斯情结。

  精神分析里的一个替选传统与米兰妮.克莲(Milanie Klein)及其对于儿童的分析有关。孩童对母亲客体有爱和恨的感觉,在“迫害焦虑”和“抑郁焦虑”之间转换摆荡,这描述的分别是对所恨客体之攻击的恐惧,以及恢复爱的关系的愿望。虽然克莲自己并非女性主义者,她的着作受到女性主义者欢迎,因其引出了女人与母亲之间的前伊底帕斯关系(Mitchell [ed.], 1986; Woman: A Cultural Review, 1990; Rose, 1993)。有关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女性主义影响的进一步评论,参见Wright [ed.](1992)。

  德勒兹和瓜塔里(Deleuze and Guattari, 1983)针对伊底帕斯情结的政治议涵,提出了极具争议的挑战。他们认为弗洛依德的潜意识观念里,对于匮缺(lack)与未满足之欲望的强调,与资本主义的剥夺共谋;他们提出解放性的“精神分裂分析”取而代之,在此释放出来的原欲能量会逃离(或“解除疆域”(deterritorialize))资产阶级社会压抑性的限制。

  最后,弗洛依德的方法与发现的科学信誉,亦遭受批评。最近几年弗列德瑞克.克鲁斯(Frederick Crews, 1997)指控他操纵病人和证据(这个观点雷同于女性主义者批判弗洛依德以权威方式对待女人.参见Helene Cixous (1976)对弗洛依德最著名的病例《少女朵拉》(Portrait of Dora)的重新搬演)。克鲁斯的批评也与“错误记忆”症候群主题和孩童性虐待问题有所牵涉。

  □出处:Brooker, Peter (1999) A Concise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 London: Arnold. pp. 179-180.

  1.2 佛洛依德的自我理论

  □本节资料来源;Grosz, Elizabeth. (1990). "The ego and the imaginary", in Jacques Lacan: A Feminist Introduction (pp. 24-49). London: Routledge.

  弗洛依德理论所蕴含的两种自我观

  一、实在论自我

  1.自我是个预先给定的、自然的,或说是天赋的机能,是心理及社会关系和有机体表面互动的结果。

  2.自我是众多“能动媒介”(agency)或系统之一,彼此在主体里为了满足而竞争。

  3.自我是介入敌对势力之间的“理性”中介者,在本我的需要和现实的要求之间,作为一个局外者而从事仲裁。

  4.自我的特定形式乃是外界冲击对主体内部造成的神经性影响之结果。自我也是本我愿望的代表。自我是个防卫与监督追求享乐的本我,以及敌意的、压抑性之现实的能动媒介。

  5.自我作为心理冲突的中介者或理性协调者,担负了文化“更高的”心灵成就的责任。

  6.自我的功能在于阻止心理冲动和(或)社会习俗的力量。自我的角色是调整两方,藉由遏阻它们的力量和冲力而在这些敌对利益之间协调。

  二、自恋式自我

  1.原初的自恋(primary narcissism)是与自体性欲(auto-eroticism)不同的阶段。从生物学的观点无法预测之--它是对于生物发展的心理-性欲介入。

  2.自恋式自我便是围绕着原欲储存库而建立的边界。因此之故,自恋式自我能够以自身或身体的一部份作为其原欲对象。

  3.但是这意味着自我的自恋模型,并非主体之内的一个实体(entity)或能动媒介,这与实在论自我观点不同。

  4.原欲能量的数量,以及自我本身的形貌或轮廓,因此是变动的、不固定的。自我的形貌依自我发送出去和接收到的原欲投注之种类和形式而定,因此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也会随着关系不同而变。

  5.自我绝非一种自足的或潜在自主的实体,而是非常吊诡地是互为主体的;自我有赖于主体与他者(other)的关系。

  6.自我不是受到现实的要求,以及权宜和协调的逻辑所支配,自我是由幻想、认同作用模式,以及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所宰制,这使得自我受到他者的欲望所影响。

  7.自我不会保卫本我免于现实的要求。反之,自我对抗着自身的一部份。以自身为其对象的主体,基本上是分裂的(split);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1.3 自我防卫机制

  □资料来源:Phares, E. Jerry. (1994).《人格心理学》(林淑梨、王若兰、黄慧真译),台北:心理出版社。Pp. 99-102.

  1.压抑作用(repression):这是主动的、不自觉且不自主地将冲动逐入无意识中的过程。压抑作用也可以阻止无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之中。但这不是简单的、选择性的遗忘不愉快的经验,被压抑的记忆或冲动,必须是对个人的统整和功能真正有威胁。被压抑的东西永远不会被破坏,因此当阻抗降低(如生病或睡觉)或本能冲动变得更强壮(例如青春期时),可能会回到意识层面(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被压抑的东西有时也会以语误、梦或其他行为再现。

  2.投射作用(projection):这让个人在无意识中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思想和行动归因于他人。例如“我羡慕你”的反应可改换成“你羡慕我”。当内在威胁变成外在威胁时,这是相当常见的机制,让自我感到有更好的准备来处理。真正的情绪或思想是表达出来了,但对象改变了。例如妄想型精神分裂患者认为病房中其他男人在引诱他,可能是将自己不被他们接受的想法投射出来。

  3.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例如“我不喜欢你”变成“我崇拜你”,意识的感觉或认知正好是无意识的相反;强烈坚持或表达的态度,常常被认为是反向作用。因此,禁酒拥护者的诅咒与责骂,其实可能是要击退他们自己想喝酒的驱力。但必须记得,将任何强烈坚持的意见皆标示为反向作用,而不加以细察,相当危险。

  4.感情移转(displacement):一种本能冲动可能将其真正的对象转移到较不具威胁性的对象上。对太太的菜不满意,先生可能去挑儿子的毛病,或虐待家里的狗。

  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失败、缺少能力等等,对某些人的心理平衡会造成威胁,他们不去接受失败的明显讯息,反而会去找“有道理”的解释,此即合理化。成功的合理化是那种具真实的影子,事实上却不正确,或是顾全面子的方法。比如说,“假如跑道不湿的话,我可以赢得比赛。”

  6.退化(regression):遇到充满创伤或失败的情境时,解决方法可能是回到行为发展或模式的更早期阶段,一般是回到已可获取满足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例如碰到可能威胁其地位的无解问题的经理,会变得更依赖。与退化现象分不清的是固着(fixation),假如小孩在某个特定性心理期过度满足或满足不够,结果可能固着在这个阶段。以后若个体在获取满足的过程中受挫,很可能会退化到发生固着的阶段。

  7.升华(sublimation):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升华是防卫机制,弗洛依德认为这是将生命力由其性目标转移到高尚、合社会性的目标。在很多方面,这是个健康机制,因为性精力不仅仅被伸展,且伸展到有益社会的方面。比如说,肛门冲动变成雕刻创作。法律和秩序可以视为肛门性域的升华,甚至足球赛中的暴力也是好的,因为它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达敌意。

  8.否认现实:以拒绝认知和面对,使自我免于不愉快现实的侵扰。例如吸烟者认为香烟会引发疾病的说法不具科学价值。

  9.幻想:以幻想成就来满足受挫的心愿。例如畏于社交的拘谨年轻人想像被一群女人追求。

  10.情绪孤立:以保护式的退缩和消极,减少自我的投入。例如因病长期住院而必须与父母分开的小孩,变得缺乏情绪反应和冷漠。

  11.知性化(孤立):割断来自伤心情境的情感牵系,或以全然理性的态度来划分。例如等待行刑的死囚拒绝上诉,只冷冰冰地坚持依法行事。

  12.消除、弥补:弥补或想像地试图除去不被接受的想法或行动。对自慰有罪恶感的青少年,事后一定要仪式化的碰门把好几次。

  13.过度补偿:以强调某些引人的特点来掩盖自觉的缺点。或以另一方面的过度满足来弥补某一方面的挫折。例如一个严重超重的妇人觉得受到丈夫的冷落时,继续大吃大喝。

  14.出轨行为:做出反社会或过度的行为而未考虑其负面后果,以作为处理情绪压力的方式。例如不快乐、挫折的业务员私生活不检点而不考虑此行为的后果。

  15.二分法:以全然的好、坏来看待自己或他人,而不同时考量一个人的正面和负面特点,换言之,以“全或无”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而不考虑对方的所有特性。例如一个本身有冲突的经理不去认清自己或属下的特点,反而视人是非黑即白;认为大部分人是“坏人”。

  □王志弘评注:

  1.指出自我防卫机制之外,必须将此机制的形成和表现方式,置入社会关系与过程之中,否则易流于责备个人,或者反过来为个人开脱(因其为无意识而不由“自主”的机制)。

  2.这些防卫机制,不能仅从功能上来考虑和评价(例如为保护自我而致生扭曲,或是引发对社会的负功能,或作为社会矛盾的宣泄出口),也鹰该注意其颠覆效果,及其显现和承载的社会矛盾与紧张,以及社会与人生动态复杂的基本状态。

  1.4 拉冈的自我与主体理论概说

  一、镜像阶段、想像与自我

  □以下资料来源;Grosz, Elizabeth. (1990). "The ego and the imaginary", in Jacques Lacan: A Feminist Introduction (pp. 24-49). London: Routledge.

  自我的真实先决条件(the real preconditions of the ego)

  1.婴孩首度认知到自己与他者(母亲)∕镜像(作为他者的自我)的区别。

  2.对于欠缺(lack)或匮缺(absence)认知,不论那是母亲的缺席不在,或是需求之满足的匮缺。

  3.以自我依靠取代了婴孩对于母亲(他者)的依赖。镜像阶段是对婴孩接受欠缺的补偿。镜像阶段提供了主体所欠缺的自主和控制的允诺与预期,这是母亲在满足婴孩需要时暂时涵盖的部份。

  4.自我的起源与婴孩初次心理-性欲驱力的浮现同时,亦即以自己身体的一部份,以及自体性欲的快感,取代原来是既定,现在却缺席不在的母亲。

  5.内在心理(对比于神经生理)之自我和世界中物体的感官性意象出现。这标明了婴孩对空间、距离,以及位置的最初理解。

  视觉与镜像

  婴孩的transitivism与原初嫉妒

  想像的解剖生理

  想像的身体意象(body-image)的结构,乃是某些原则的结果:

  1.身体意象是在婴孩身体里循环的原欲贯注(cathexes)的作用。特别集中于性感带(嘴、肛门、生殖器、眼睛、耳朵),以及内向感受与外向感知之间的最大接触点上,在双手,尤其是手指、脚、面容、脸上的孔洞,以及表皮。

  2.身体基模(body-schema)与有机与生物的功能有关。因此四肢切除、损伤和机体的失序,创造了“肉体妥协于”心理意义的可能性,藉由延迟的行动,让受伤害的地带有了歇斯底里的特征和意义:产生歇斯底里的地带有赖于想像的解剖生理(imaginary anatomy)。

  3.身体的基模也是他者(尤其是养育者)之身体基模内化的结果。他者的身体意象在姿势与身形基模的传递上非常重要。这或许解释了亲密朋友或家庭共享身体习惯的倾向。

  4.身体意象乃是高度特殊的,事实上是独具的意义之结果,身体在核心家庭的界限内被赋予这些意义。

  5.身体意象既非心灵,亦非身体,既非纯属个人,亦非纯属社会,既非自然,亦非文化,乃是一个门槛项目,难以决断地占据了双方的位置。

  因此,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支配了想像秩序。

  摘要

  1.镜像阶段标明了婴孩对于欠缺或匮缺的首度认知。

  2.镜像阶段指示了婴孩对于自我与他者之区分的认知。

  3.镜像阶段代表了婴孩首次着意于尝试藉由认同其镜中影像来填补欠缺。

  4.镜中影像是主体整体化的、完整的、外在的影像,是个完形(gestalt),是从外部观看的主体。

  5.这视觉的完形与婴孩片断化的、感觉上没有组织的现实有所冲突。

  6.视觉完形和主体所感受的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意味着镜中影像既是自身的镜像,又是个理想化的再现,比婴孩自己的感觉还要完整。镜像因此提供了理想自我(ego ideal)的基础:源自他者的自我意象,正是自我努力要达成或成就的。

  7.镜中影像将婴孩放置在(依透视法组织的)空间场域里,更具体地说,是放置在位居这个场域核心的身体里。

  8.镜像阶段开启了让婴孩进入想像认同作用之双人结构的过程,让婴孩永远朝向认同于且依赖于(人类)影像和再现,以之作为自身的形式或轮廓。

  9.自我可以视为是他者之意象的沈淀,这些他者透过自恋而内化,因而得到原欲贯注。

  10.自我并未支撑现实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自我有系统地误认了现实。

  拉冈本然异化的自我概念,对预设了笛卡儿或后笛卡儿主体观,及其在知识生产中之角色的任何理论,都有相当强大的批判效果。

  关键概念:

  1.身体动作致生的掌控感

  2.身体外型全貌(整体感)

  3.视觉过程;影(意)像中介的自我形构           孩童

  4.误认与幻想

  5.理想化                                  母亲

  6.自我作为他者,他者作为自我

  7.空间场景

  图32.1 镜像阶段

  注:这里可以和傅柯(Foucault)的另一面镜子相互参照(见附录三)。

  二、主体与他人(他者)的关系

  □以下资料来源:杜声锋(1988)《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台北:远流。

  (主体)S                       a'想像的他人

  线       (及他人主体的想像自我

  轴             ,母亲,本我等)

  像

  想         潜意识

  主体的

  想像的自我a                       A 他人主体(大对体)

  (及儿童,自我的理想)                               (及象征,父亲,超我)

  图32.2 拉冈的“图L”

  解说(杜声锋,1988: 115-117):

  1.“自我”(a)是一种想像性的构成,通过它主体(subject)本身才能为了自己而得以客观化。

  2.“自我”的构成离不开“想像的他人”(autre)的存在。“自我”是主体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者而投射出来的一个影像,所以“自我”只有通过a'或在a'的目光下才能获得其意义与价值。在儿童“自我”形成的镜像阶段,自我对a'(母亲)的依附关系已经萌芽:儿童是在对“想像的他人”(母亲)有所认知的条件下,才能将自身与镜子中他的形象同一起来。

  3.主体与自我之间是一种想像关系(主体在自我中的异化由此而来),自我的形成又与“他人”有关。

  4.主体陷在语言的圈套中,但自己又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主体在a点看到自己,因为这样它才具有一个自我。主体是通过别人的形象而达到自己身分的辨认与确定的。是在镜像的他人形式(即镜中主体自己的形象)下,主体才感知到他人的,即他的同类的人。他人处于a'的位置。

  5.主体与它自身的关系总是要以一个虚构的线为中介,即aa'线。S与a(自我)的关系是有赖于a'(他人)的,反过来,主体与他人(a')即主体的同类人的关系,是有赖于a(自我)的。这就是自我与他人同一,以及他人与自我同一的辩证过程。

  6.A表示他人的主体,AaS轴线拉冈称之为“语言之墙”。当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交流时,交流活动(共同语言活动)总是要以aa' 轴线为中介,换言之,当一个真正的主体S与另一个真正的主体A谈话时,由于言语活动所引起的划分,情况变成了一个自我a和另一个自我a'的交流。对他人说话不可避免地愁为与他人进行默然的对话。当S对一个真正的他人A说话时,语言的中介作用便加以干预,它使主体扭曲变样,主体便永远无法直接达到“他者”。拉冈说;“主体被语言之墙把它与他人的真正主体分离开来了”。由于主体无法达到另一个主体,因此主体之间的对话便成了想像中自我与自我的交流。主体在自我中的异化,都起于语言之墙所造成的那个“想像的自我”。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