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有效成分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09/9/19 阅读:1511

心理治疗的有效成分

  心理治疗的有效成分(Effective Components of Psychotherapy) 指对心理治疗效果的评价。在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时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不同的因素,因而造成对疗效评价的矛盾结果。本世纪初,精神病研究机构谴责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不仅无效,而且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是很危险的。1977年,D.坦诺夫在一本精心选编的研究着作中提出,心理治疗不仅无效,而且是一种“有害的治疗”。没有一种心理治疗(医药的、行为的、领悟性的、心理动力学的)能完全地被接受,或证明其效果毫无缺点。对心理治疗有效性提出最大挑战的是H.J.艾森克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在心理治疗患者身上观察到的病情改变是自然缓解带来的,心理治疗造成的病情改变并不比偶然性的作用更大。P.G.邓克尔做过一项规模较大的自然缓解研究,艾森克对此做了分析。500名严重神经症病人,观察历时5年的病情变化,在不给予任何心理治疗的情况下,在第2年时有72%的患者痊愈,在5年时痊愈的病人达到90%。在考察了包括8053例病案的24项研究之后,艾森克指出在两年内自然缓解率占所有病例的2/3。艾森克的观点并不为大多数心理治疗家所接受。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裴尔勒和M.朗培特认为艾森克举出的原始材料有不少不清楚和模棱两可的地方。后来有人用艾森克使用的原始材料所做的分析,既有相同于艾森克的结果,也有不同于他的结果。裴尔勒等对艾森克的研究重新做了分析。他曾综述48项心理治疗研究(包括有52个患者组),分析了治疗的性质、治疗时间、施治的设计特点、治疗者的经验等变量与有效无效的关系,发现疗效与治疗者的经验有重要相关。愈有经验的治疗者,治疗效果愈好。按照他的估计,自然缓解率约有30%左右。后来裴尔勒与朗培特的合作研究又修改了上述的估计数字。他们指出艾森克举出的估计数字不仅没有代表性,而且事实上对于描述自然缓解率来说是一种非现实的数字,甚至对于微小的疗效来说也不是这样。

  对艾森克观点的反驳材料还有许多,有作者回顾和综述了有关疗效的研究,发现101项治疗都得到积极的效果。但是他们发现101项中有44项的研究设计有缺陷,其余57项研究中有48项都提示心理治疗的积极性疗效,并且没有副作用。他们的结论是,心理治疗的有效性肯定比偶然性大。M.史密斯和G.格拉斯等人对心理治疗的效果进行了一项极为广泛的研究。他们从375份各种心理治疗(从行为疗法到纯粹的领悟疗法)的研究报告中,得到了数以千计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考虑和被分析的变量有:(1)治疗者的经验和所受的训练;(2)病人的诊断和病程的长短;(3)用心理测验、评定技术、客观评价的方法来对结果进行分析;(4)好转的标准,包括人格的变化、婚姻和社会的适应力、自尊及生理指标(如血压);(5)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包括设立对照组、内部效量检查、随访观察等。根据十分细致的数学分析,对变量分别进行衡量、排列和比较,他们声称这些材料有力地说明:心理治疗是起作用的。他们基于自己的分析研究,发现与未经治疗的患者相比,经治疗的患者大有改善的占80%以上。他们严厉地指责了那些对心理治疗持不正确态度的人,认为这些人出于个人的偏见而无视事实。

  尽管艾森克的观点并不为大多数心理治疗家所认可,但他提出的某些意见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强调用实验方法评价心理治疗效果的必要性已为临床心理学界普遍承认。他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1)在评价心理治疗的工作中,方法论上的不完善性;(2)“治愈”一词属模糊不清的概念;(3)如何得出治疗效果结论的科学标准。因此,艾森克对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疑义促进了疗效评定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

  在科学评定心理治疗效果时遇到了若干的困难,首先是疗效的标准。如何确定一个患者心理状况好转或痊愈呢?通常靠患者自己的报告和治疗者的报告,但两者都不一定是可靠的。有许多原因可以使患者声称自己有所好转或已经痊愈了。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见”效应(hello –goodbye effect)在心理治疗中确实存在。即患者最先来求诊时,常下意识地表示自己病得厉害,希望得到帮助。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得知治疗者的方法已用得差不多,或者发生怀疑,或者不愿得到他的帮助,这时患者叙述自己的感觉好多了,声称受益于治疗,感谢治疗者,说再见道别了。这能反映真实的疗效吗?实际上他的报告无非是出于社会期望的动机。至于来自治疗者方面的标准,也有很多的问题。疗效的标准取决于各治疗学派的不同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部分地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研究和思想,而行为治疗家则设法克服由特定境遇引起的症状,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潜意识与意识体验的关系,而是群聚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患者能不能走出家门、与人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进一步说,疗效并不是单一的,因而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方向的改变。假设一个有自卑感的男子由于不再屈从于妻子而代之以虐待妻子后自卑感消失了,那么他是好转了还是变坏了呢?

  其次是安慰剂作用。曾有某些研究报告表明,65个精神科患者在给予无任何作用的“药物”之后,竟有一半患者有显着的好转。研究者认为这一现象是患者对治愈的期望产生的。这种安慰剂效应在躯体疾病的治疗上也是存在的。有人曾对安慰剂作用做过分析,认为例如经典精神分析的效应在于选择患者、消除对罪恶感的疑虑、压抑从治疗中释放出来等。即选择过程使人们产生最大的治疗反应;消除疑虑强调了患者没有白费时间,是水到渠成的成效;治疗即将结束,治疗能够告终就是证明患者已经“治愈”了。

  第三,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双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心理治疗产生的后果也是连续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帮助,这就给评定疗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或许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帮助或是生活处境的改善,而这种生活处境的改善也可以是心理治疗转变了患者的态度和行为的结果,于是,疗效原因的确定就变得更复杂了。

  在评定心理治疗的疗效时,除了上面讲到的困难外,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因素,如患者预先经过选择的问题;诊断和治疗不够确切或错误的问题;用以说明疗效的被试样本问题;评定疗效所用的方法问题;以及前述的自然缓解问题等。

  心理治疗的效果需客观地加以研究,一个好的疗效研究,应包括以下各项:

  1、设对照组。治疗小组之外,还需有一个未经治疗的小组作为对照。对照组在动机、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程长短等方面,都要与治疗组相似。

  2、随机安排。患者应随机被分配到治疗小组及非治疗小组。最好是两组人不知道谁正在接受治疗。用药物治疗时,这样做并不难,即让一组服真药,另一组则给安慰剂。可是这种双盲法在行为治疗和动力学治疗时,几乎无法仿效。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跟那些未治疗的患者说,他们被安排在下一批,还要等几个月。

  3、客观评分。对预料中可能发生变化的行为应事先讲清楚。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对那些关系性的变化(如焦虑、性欲、社会能力)必须用可靠的技术来评价,并由客观的观察者进行。患者和治疗者的报告并不一定可靠。

  4、考虑胜任能力。应由最有能力的治疗专家,选用最适合的治疗方法。这样,一旦治疗失效,既不可能埋怨治疗者经验,也不会责备治疗方法不合适。

  5、进行随访。治疗开始3~6个月后、治疗结束时、数年之后,要对疗效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说明心理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尽管从理想的角度说应符合以上研究条件,但现实中还没有一种研究能完全符合上述的理想标准,因为患者不是做实验用的动物;随机挑选的对照组不能推迟到2年以后再治,即使推迟几个月也难。人与人之间相比,或不正常的行为之间相比,是很困难的。同时,通过治疗而发生的确切变化也不可能完全讲清楚。然而,至今所积累的研究证据还是能说明心理治疗的有效性的。

  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所有的心理治疗均有效,但只有根据具体的病人和具体的疾病慎重地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果。卢布尔斯基等人1975年回顾了近期发表的大量文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心理疗法,他们的研究包括了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医药疗法等,他们发现,所有的疗法均起作用,但它们对不同的疾病作用不同,例如,行为疗法比患者中心疗法更适用于治疗恐怖症,对心身疾病最有效的疗法则是心理动力学疗法加药物。为此,寻求某种咨询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许多治疗者努力的目标,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常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而研究不同方法均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提高疗效、把握治疗实质就很有意义了。其实,各种心理治疗形式的共同性远超过其表面差异。S.布罗克曾指出,通常决定疗效的主要是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共有功能,而不是它们不同的内容。这些共同功能使患者摆脱孤立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为认识性和经验性学习的基础,激发情绪,使患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鼓励他应用所学到的东西——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振奋人心,从而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信念。

  心理治疗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可归纳如下:(1)治疗者与患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A.斯托尔把这种关系称为“人际交往的专业”关系。(2)患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裴尔勒和朗培特指出:“患者原已具有的因素,如要求治疗的动机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大变量。”(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B.D.比特曼认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如何精确无误地发现患者的问题,而是如何对问题作合乎逻辑的解释。(4)治疗者本身的特征、准确的移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对于治疗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是很重要的。对患者的调查大多表明,他们强调治疗者是善于理解人、接纳人、尊重人、鼓励人的朋友,是乐于助人、令人信赖的人。同慈祥、善良的形象相比,技术手段就显得次要了。(5)促进患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一切治疗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患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大多数学派都承认这是一个基本要领。

  尽管各种学派、方法在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立足于自己的某一点,然而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患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的,这一点正在越来越成为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