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心理治疗--给糖尿病人开心理处方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09/9/23 阅读:2035

给糖尿病人开心理处方
 
  在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教育与心理治疗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理治疗。事实上,抑郁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

  但糖尿病抑郁易被忽视,只有病情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时才被发现。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有60%—75%伴有抑郁情绪,其中10%—35%为重度抑郁。

  抑郁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就糖尿病而言,沉重的精神压力、不良情绪不仅会使血糖升高,降低治疗的依从性,还会加速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不利。反之,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加重他们的抑郁症状。此外,重度抑郁症还会引起悲观和绝望,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表现基本相同。家人如果发现如下症状,就应警惕:

  1.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一般晨重夕轻;2.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3.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兴趣丧失,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独处;4.常有焦虑、无能无用内疚感;5.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早醒为典型表现;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7.对生活丧失信心,有自杀意念或行为;8.性欲明显减退。

  有上述3项或3项以上症状表现者,必须引起重视,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郁闷的人易得糖尿病

  据路透社6月17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糖尿病可以导致抑郁症;反过来,抑郁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风险越高。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戈登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3年多的时间内,追踪了4847位成年男女。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中患糖尿病的几率比那些没有忧郁症状的人高42%。此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戈登博士对媒体说:“我们观察了那些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被调查者,他们更有可能食用更多的热量,锻炼更少,更有可能吸烟。因此,他们也更肥胖。”戈登指出,这种生活方式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研究报告也指出,2型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平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比例更高。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日常饮食中的矿物质──吡啶甲基铬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忧郁症状,尤其是非典型忧郁症的嗜睡、暴饮暴食、对外界的批评和拒绝过于敏感等症状。

  研究报告指出,抑郁症会使身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而吡啶甲基铬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强化胰岛素的代谢作用,促进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人体血糖值的平衡。同时,吡啶甲基铬也促进身体制造更多的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大脑神经传递物质,与情绪调节有密切关系。

  吡啶甲基铬很容易从日常饮食中取得,如谷类、黑胡椒、咖啡、茶、啤酒、黑糖、蘑菇及肝脏等食物。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吡啶甲基铬营养补充剂,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肾脏问题。虽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并不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核准,但在各界强大的压力下,FDA已着手加强对营养补充剂的管理。针对吡啶甲基铬的研究,将进一步证明它与人情绪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

  确诊了,别回避

  患者一:

  2年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到大医院确诊后,觉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一开始觉得很沮丧,毕竟这是种无法根治的病。但当时自觉没啥不舒服,而且吃得还很香,就有些不当回事,没有控制饮食,结果后来血糖特别高。

  向红丁:刚确诊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根本无所谓,不重视,因为不知道后果,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二是过度紧张,而且为了血糖的一点点波动而焦虑,结果导致血压、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实,对于糖尿病,应该“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事实上经过积极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长的。

  祁长凤:本例患者对自己面临的糖尿病采取了不接受或完全回避的态度,把问题放置一旁,任其发展。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心理伤害,而结果是血糖得不到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正确做法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糖尿病,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勇敢面对疾病,与医生合作,接受并服从治疗。说通俗点就是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问题,回避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了并发症家人多支持

  患者二:

  糖尿病5年,前几天发现眼神不好了,一查尿,肾脏功能也不好,医生说我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肾病”,我想这下完了,以后会失明、患尿毒症,因此悲观绝望,甚至想自杀。

  向红丁:10年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足,很多患者不知不觉患上了病,然后不知不觉出现了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等。但是,慢性并发症早期是可以逆转的,中晚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避免发展为残疾。

  祁长凤: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明显出现了抑郁情绪,对治疗、对生活感到无望,而且有了自杀想法,此时应高度重视。建议如下:

  一,继续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二,及时看心理医生,针对抑郁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要遵医嘱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三,患者本人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心境,调节心情。四,家人对其出现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要理解、宽容。在关心患者生活的同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有关疾病治疗的新进展,鼓励患者参与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有支持、有力量。▲

  肯定小成绩,不灰心

  患者三:

  糖尿病6年,前天晚上打胰岛素的时候拿错了药,结果导致了低血糖,当时难受极了,身子动不了,耳朵听不见。幸亏马上喝了糖水,好了。后来想,这种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啊,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包袱。

  向红丁: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使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早期,有可能发生。另外,如果饮食、运动和药物没有配合好,也会发生。但是,只要驾驭好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积极监测血糖,和医生配合调整药物,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祁长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受限,还要频繁测血糖,原有生活规律被打破,容易感到厌烦。有的患者劳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给家人增加负担,自己内疚自责。针对这样的患者,除了鼓励继续控制血糖,要进行心理治疗,帮患者接受自己,接受疾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经历的痛苦。重新分析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不断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多学习,少焦虑

  患者四:

  2型糖尿病3年,血糖一直比较高。上周医生说要打胰岛素了,我一下蒙了,这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吗,而且打上以后就再也撤不下来了。如果将来这也不管用,那不是就没救了吗?于是,我夜里也睡不好,血糖更高了。

  向红丁:首先要明确,2型糖尿病不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所有打上胰岛素的患者,都有撤掉胰岛素的机会。即使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顶多有一点点疼,一点点麻烦。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将来受的罪比这一点点疼可大多了,所以是值得的。

  祁长凤: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解与偏差,导致对注射胰岛素出现紧张焦虑与担心。针对本例患者,医生要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情绪表现,其次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与担忧。建议患者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治疗的基本常识,纠正错误认识。▲
 在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教育与心理治疗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理治疗。事实上,抑郁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

  但糖尿病抑郁易被忽视,只有病情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时才被发现。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有60%—75%伴有抑郁情绪,其中10%—35%为重度抑郁。

  抑郁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就糖尿病而言,沉重的精神压力、不良情绪不仅会使血糖升高,降低治疗的依从性,还会加速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不利。反之,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加重他们的抑郁症状。此外,重度抑郁症还会引起悲观和绝望,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表现基本相同。家人如果发现如下症状,就应警惕:

  1.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一般晨重夕轻;2.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3.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兴趣丧失,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独处;4.常有焦虑、无能无用内疚感;5.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早醒为典型表现;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7.对生活丧失信心,有自杀意念或行为;8.性欲明显减退。

  有上述3项或3项以上症状表现者,必须引起重视,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郁闷的人易得糖尿病

  据路透社6月17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糖尿病可以导致抑郁症;反过来,抑郁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风险越高。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戈登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3年多的时间内,追踪了4847位成年男女。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中患糖尿病的几率比那些没有忧郁症状的人高42%。此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戈登博士对媒体说:“我们观察了那些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被调查者,他们更有可能食用更多的热量,锻炼更少,更有可能吸烟。因此,他们也更肥胖。”戈登指出,这种生活方式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研究报告也指出,2型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平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比例更高。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日常饮食中的矿物质──吡啶甲基铬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忧郁症状,尤其是非典型忧郁症的嗜睡、暴饮暴食、对外界的批评和拒绝过于敏感等症状。

  研究报告指出,抑郁症会使身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而吡啶甲基铬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强化胰岛素的代谢作用,促进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人体血糖值的平衡。同时,吡啶甲基铬也促进身体制造更多的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大脑神经传递物质,与情绪调节有密切关系。

  吡啶甲基铬很容易从日常饮食中取得,如谷类、黑胡椒、咖啡、茶、啤酒、黑糖、蘑菇及肝脏等食物。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吡啶甲基铬营养补充剂,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肾脏问题。虽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并不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核准,但在各界强大的压力下,FDA已着手加强对营养补充剂的管理。针对吡啶甲基铬的研究,将进一步证明它与人情绪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

  确诊了,别回避

  患者一:

  2年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到大医院确诊后,觉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一开始觉得很沮丧,毕竟这是种无法根治的病。但当时自觉没啥不舒服,而且吃得还很香,就有些不当回事,没有控制饮食,结果后来血糖特别高。

  向红丁:刚确诊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根本无所谓,不重视,因为不知道后果,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二是过度紧张,而且为了血糖的一点点波动而焦虑,结果导致血压、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实,对于糖尿病,应该“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事实上经过积极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长的。

  祁长凤:本例患者对自己面临的糖尿病采取了不接受或完全回避的态度,把问题放置一旁,任其发展。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心理伤害,而结果是血糖得不到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正确做法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糖尿病,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勇敢面对疾病,与医生合作,接受并服从治疗。说通俗点就是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问题,回避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了并发症家人多支持

  患者二:

  糖尿病5年,前几天发现眼神不好了,一查尿,肾脏功能也不好,医生说我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肾病”,我想这下完了,以后会失明、患尿毒症,因此悲观绝望,甚至想自杀。

  向红丁:10年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足,很多患者不知不觉患上了病,然后不知不觉出现了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等。但是,慢性并发症早期是可以逆转的,中晚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避免发展为残疾。

  祁长凤: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明显出现了抑郁情绪,对治疗、对生活感到无望,而且有了自杀想法,此时应高度重视。建议如下:

  一,继续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二,及时看心理医生,针对抑郁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要遵医嘱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三,患者本人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心境,调节心情。四,家人对其出现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要理解、宽容。在关心患者生活的同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有关疾病治疗的新进展,鼓励患者参与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有支持、有力量。▲

  肯定小成绩,不灰心

  患者三:

  糖尿病6年,前天晚上打胰岛素的时候拿错了药,结果导致了低血糖,当时难受极了,身子动不了,耳朵听不见。幸亏马上喝了糖水,好了。后来想,这种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啊,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包袱。

  向红丁: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使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早期,有可能发生。另外,如果饮食、运动和药物没有配合好,也会发生。但是,只要驾驭好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积极监测血糖,和医生配合调整药物,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祁长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受限,还要频繁测血糖,原有生活规律被打破,容易感到厌烦。有的患者劳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给家人增加负担,自己内疚自责。针对这样的患者,除了鼓励继续控制血糖,要进行心理治疗,帮患者接受自己,接受疾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经历的痛苦。重新分析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不断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多学习,少焦虑

  患者四:

  2型糖尿病3年,血糖一直比较高。上周医生说要打胰岛素了,我一下蒙了,这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吗,而且打上以后就再也撤不下来了。如果将来这也不管用,那不是就没救了吗?于是,我夜里也睡不好,血糖更高了。

  向红丁:首先要明确,2型糖尿病不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所有打上胰岛素的患者,都有撤掉胰岛素的机会。即使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顶多有一点点疼,一点点麻烦。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将来受的罪比这一点点疼可大多了,所以是值得的。

  祁长凤: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解与偏差,导致对注射胰岛素出现紧张焦虑与担心。针对本例患者,医生要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情绪表现,其次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与担忧。建议患者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治疗的基本常识,纠正错误认识。▲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